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资讯 汽车资讯

沃尔沃付强_沃尔沃案

zmhk 2024-04-22 人已围观

简介沃尔沃付强_沃尔沃案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沃尔沃付强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沃尔沃付强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1.拜腾

沃尔沃付强_沃尔沃案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沃尔沃付强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沃尔沃付强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拜腾停摆了 你猜造车新势力倒了几家?

2.疫情过后,江西人的王牌汽车企业倒下了!

3.为什么沃尔沃XC90在国内销量一般

4.郭台铭造车记

5.这家造车新势力新车刚上市 便将目标对准途观L 不与蔚来为敌

6.“全员卖车”的爱驰汽车,上市是唯一选择吗?

沃尔沃付强_沃尔沃案

拜腾停摆了 你猜造车新势力倒了几家?

       郭睿 高级编辑 行业动向 2020-07-01 06:40

        下面这张图可能有朋友看到过。2018年 北京车展 上,造车新势力品牌第一次大批集体亮相,让不少资深汽车媒体也觉得眼花缭乱。于是我做了这张图,看懵了不少吃瓜群众。到如今快三年过去了,当年不认识的品牌现在认识了几个?又有多少品牌在大家熟悉他之前就倒下了?

       

        7月1日起,拜腾暂停了中国区内地业务运营。此前,拜腾已经连续数月拖欠员工薪资,其在上海和北京的办公室也已先后退租,央视报道拜腾?烧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成为热议的话题。早先被十分看好的拜腾成为了最早一批倒下的企业,甚至拜腾品牌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毕福康也在去年4月已经办理了离职。与此同时,博郡欠薪、转型风波仍在延续; 赛麟 老板王晓麟远避美国; 前途 爆出欠薪,董事长陆群被限制高消费......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击了消费市场的热情,也湮灭了投资市场的热情。潮水退的太快,裸泳的人都来不及悄然离去......

拜腾造车始末

        2017年造车新势力声势崛起时,除了凭纯电动超跑 EP9 收获无数眼球的 蔚来 外,拜腾可以说是当时最风光 无限 的品牌之一了。拜腾品牌发布之前,就顶着?和谐富腾?这样的高帽,被看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品牌。2018年出在北美CES展上带来首款概念车,夸张的大屏更是吸引了无数的目光。甚至进入2020年以来,拜腾接连被爆出欠薪、办公室退租、工厂水电欠费等消息时,也没有多少人觉得拜腾已面临着生死考验。

        然而,6月29日晚,拜腾汽车CEO戴雷组织临时全员会议,宣布公司决定2020年年7月1日起,暂停中国区(香港除外)业务运营,停工停产,小部分员工留岗值守。此外,拜腾北美与拜腾德国已根据当地法律启动破产申请,分别留岗值守10人。此消息在6月30日晚得到官方证实。

        拜腾官方发布的《中国区停工停产通知书》详情如下:

要点速读 1 中国区所有公司全体员工待岗,公司不再安排工作;对于必要的工作岗位,公司将另行书面通知。 2 停工停产期间,所有待岗员工的工资待遇将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支付,即,2020年7月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正常支付工资,2020年8月起支付待岗生活补贴,具体标准将根据各地法规要求确定。 3 停工停产期间,所有待岗员工的社保、公积金仍将依法缴纳,个人部分也将由公司一并承担。 4 停工停产期间,所有待岗员工将不再享有绩效奖金、各类津贴及福利待遇。 5 停工停产期预计6个月 ,后续安排将视公司具体情况决定并另行通知,请您保持****畅通。 6 停工停产期间,所有待岗员工与公司的劳动关系仍然存续,员工仍应当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包括但不限于保密义务。 7 对于待岗员工,公司将于2020年7月10日前支付2020年3月份欠薪 ,剩余欠薪也将积极创造条件分期支付。 8 对于选择主动辞职的员工,公司将尽最大能力筹集资金,优先保障。2020年6月30日前个人自愿书面提出辞职《含本通知发布前已辞职》并于2020年7月3日前办理完毕离职手续的员工,于2020年7月10日前一次性结清全部欠薪。

        2015年3月23日,汽车圈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和谐汽车与富士康、腾讯在郑州签署了《关于?智慧互联网电动汽车?的战略框架协议》,和谐富腾总投资10亿 元 人民币,腾讯控股、富士康及和谐汽车以3:3:4的比例出资。这就是和谐富腾的开始,因为富士康和腾讯两家巨头的参与而引起了轰动,不过牵头的是并不引人瞩目的和谐汽车。

       

        2016年的某天,因主导开发 宝马i8 而备受赞誉的宝马集团副总裁毕福康正在意大利加尔达湖度假,彼时他已经在宝马工作了20年,一位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客人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个人叫冯长革,和谐汽车的创始人。冯长革推荐他加入自己创建的一家新的新能源品牌,甚至已经直接带来了聘书,不过毕福康并没有直接答应。经过一番思量,他还是来了,打动他的是对新能源汽车的看好,富士康、腾讯、苏宁等巨头的联手投资,还有中国大都市并不比慕尼黑差的生活环境。

       

        就在这段时间,和谐富腾还挖来了曾任任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东风 英菲尼迪 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戴雷。毕福康和戴雷在新公司分别担任CEO和COO。在其他岗位上,他们还挖来了宝马、奔驰、谷歌和特斯拉等公司的技术精英,创始团队可谓豪华。不久后,前 沃尔沃 中国销售公司CEO付强也高调加入了和谐富腾开创了另一个团队。

        豪华的投资团队和豪华的创始阵容并没能给和谐富腾一个好的结果,很快富士康方面表示不会推出整车品牌,和谐富腾悄然散开。在和谐汽车主导下的毕福康、戴雷团队成立了FMC并在2017年发布了整车品牌拜腾,而付强则带领团队另立门户成立了爱驰。直到此时,拜腾依然背靠腾讯、苏宁,随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靠山一汽。

       

        在产品推进方面,拜腾一直表现的也不错,先后推出了M-Byte和K-Byte两款概念车,设计 理念 十分吸引眼球,完成度也很高。作为概念车的M-Byte已经是可以试驾体验的工程车。资质方面,结盟一汽后拜腾凭1元人民币买下了一汽华利的生产资质,在南京自建工厂。当然,拜腾还是需要背负华利8.55亿的债务,在 《一纸准生证几个亿? 造车新势力入场花了多少钱》 中我们也聊过,这并不算一个很高的价钱。

        看起来一切顺风顺水的拜腾第一次出现变数发生在2019年,当年 上海车展 上,毕福康意外出现在 艾康尼克 展台以CEO的身份代表后者介绍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此时大家才惊觉,作为拜腾CEO、联合创始人的毕福康已经悄然离职。后来,媒体爆料毕福离开的原因是作为大股东的一汽过度干预公司运营,同时还透露很多技术人员已经离职。随后拜腾和毕福康分别公开否认了这一说法。

       

        2019年底,拜腾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了首款量产车,量产工作看起来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自2018年发起的C轮融资直到2020年也没能顺利完成。看起来背靠的大山也不过是一次投资,拜腾还是败给了资金不足。从2020年2月前后开始,拜腾的资金已经不足以支付员工工资了。

        有消息称,一汽和南京开发区政府两大股东曾表示愿意把拖欠这几个月的员工工资?窟窿?补上,但因与另一股东和谐汽车意见有分歧最终未能扭转这一局势。停工6个月,拜腾将重新梳理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媒体爆料一汽、宝能、吉利等企业有意收购拜腾,但很快吉利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杨学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一消息?。

究竟谁在裸泳?

        自造车新势力大量曝光在公众面前之时,关于有多少品牌倒下的话题就不断被热议,造车新势力也被冠以?PPT造车?的名号。聊归聊,并没有人能明确的指出哪些品牌已经退出了舞台,因为至今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品牌所属公司破产倒闭。但是,有些品牌真的还在吗?

       

        为了求证这些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现状,我翻看了45家相对独立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专利申请情况。作为一家整车生产企业,只要研发仍在推进,总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创新诞生并申请专利,比如 吉利汽车 至今已经在国内申请了至少一万八千余件相关专利。当然,专利的多寡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技术实力,而专利的保密期也会影响到对于品牌现状的判断。例如蔚来因为还同步进行了换电、共享出行等多个领域,2015年至今专利总量达到了三千四百余件,远超其他造车新势力品牌。不过可以肯定,专利量与品牌发展间还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拜腾成立至今仅有98件专利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而且其中还有半数是并非技术壁垒的外观专利。从下图可以看到,拜腾的专利多半申请于2018年初刚刚成立和2018到2019年之间的这段时间。2019年2月之后,拜腾公开的专利便仅有几辆新概念车的外观专利了。可以认为,拜腾自2019年2月,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而当年4月,原拜腾CEO毕福康出现在了艾康尼克展台上。

       

       

        贾跃亭创办的法拉第未来和王晓麟带来的赛麟分别注册了248件和153件专利,在榜单上并不算少。法拉第未来在资产问题不断恶化的状态下,最后申请的专利停留在了2019年4月,而江苏赛麟直到去年年底还有在申请新的专利。不过细看他们的发展史,一直都有用项目玩弄金融,造势圈钱的前科。贾跃亭至少在开头打造了一个梦幻的团队,也打造出了一些成果,至少饼画的有点太大。而王晓麟带来中国的,除了被他糟蹋的赛麟品牌,就是已经在美国骗过一波钱的迈迈。巧的是,这俩现在都在美国,贾跃亭?下周回国?,而王晓麟还在?买机票?。

        至于前段时间大火的微佳汽车,自己对品牌商标都开玩笑,关联的俩家公司没有一件专利就不算啥玩笑了。而之前打造梵高汽车的艺行造车,他们仅有的6件专利中还包括汽车模型展示台和模型展示牌这样的项目,只能说这确实是一家艺术公司而非汽车公司。

谁说造车新势力只懂PPT

        说起造车新势力,大家总会想到?PPT造车?。其实不少造车新势力其实有造车功底的,包括一些并不成功的品牌,比如前面图上的前途、博郡和同捷。这三家公司的前身分别是长城华冠、上海思致和上海同济同捷,都是有多年功底的汽车工程公司,在转型造车之前,他们负责给整车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甚至承接整车的外包研发和调教。可惜有功底不见得真会造车。

       

        同捷是大家最为陌生的一个品牌,因为至今还没有正式发布。2017年,光伏材料制造商协鑫集团投资56亿并购上海同济同捷成立了苏州同捷,加入了造车新势力的大军。虽然尚未发布,不过我有幸看到了他们测试车的谍照,即便不纠结跑车式的外观,这酷似保时捷的内饰和更酷似保时捷的车标,让我不由得对他的未来有隐隐的担忧。

       

        同样的工程公司起家的前途,选择的是同样用跑车起步,前途推出的第一款车便是一台小跑车K50。4.6秒的破百成绩放在电动车里,已经被很多电动轿车甚至电动SUV远远的抛离了。谈操控的话,K50显然没法和蔚来EP9抑或采用路特斯基础打造的特斯拉初代Roadster相提并论,对于梳理品牌形象的树立并没有太大的成绩。七十余万的售价却着着实实把大量的消费者挡在了门外。K50之后呢?前途计划推出的两款小车看起来又是定位十分跑偏的小众车型,只能感慨这真是一个直男工程师创办的品牌啊。后果是,前途资金链断裂,一样被爆出欠薪,前途董事长、创始人陆群被限制高消费。

       

        上海思致打造的博郡汽车第一款车终于不是跑车,不过是一款轿跑型SUV......不过这款车还没上市,博郡就已经走到了风口浪尖。博郡汽车最早时曾宣布将在南京投资100亿建立生产基地。2018年11月,博郡汽车又分别与上海临港、江苏淮安达成协议,分别投资25亿、50亿建立生产基地,其中上海临港基地毗邻特斯拉中国工厂。2019年9月,博郡汽车与一汽夏利成立天津博郡合资公司,通过夏利取得了生产资质。不过近来博郡爆出已拖欠员工工资半年,企业陷入停摆。

       

        经历了一连串闹剧之后,博骏汽车创始人、总经理黄希鸣发布了公开声明,表示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将以公司已经形成的成功和产品,积极对外合作,争取创造正向现金流。几乎宣判博郡将转型放弃造车。随后网上传言黄希鸣已避往美国不再回国。不过黄希鸣随后公开否认了这一说法。

       

        三家有整车开发功底的企业,却无一例外的在产品规划、融资等方面遇到了问题。造车新势力新的不只是品牌,也不只是动力形式。在新的时代,用新的思维打造新能源、智能化的全新出行方式才是造车新势力被资本看好的理由。

交卷,以成败论英雄

        PPT做的再好,交付才是大考。能够熬到整车量产,才是造车新势力能否生存下去的真正开始。累计销量接近四万台的蔚来汽车,至今还没能真正实现盈利。但实现走量是给投资者和消费者最大的信心,在造车新势力一片哀嚎的大背景下,蔚来迎来了73.56亿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理想开始了加速扩张的步伐,计划年能新增门店60家......

       

        当然,还在起步阶段的造车新势力品牌,销量还不完全是衡量他们成败的唯一因素,部分品牌还处在产量爬坡甚至即将上市的阶段。只是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就资金捉襟见肘的品牌更加难以为继。在央视的报道中提到,拜腾烧了84亿,没能造出量产车。84亿当然是很大一笔钱,但是拜腾在品牌发布之初就曾提到,南京工厂预期投入将达到110亿,融资困境让拜腾举步维艰。不过对于拜腾,创办之初的混乱,外籍***与作为大股东的一汽之间的协调等问题也都加剧了其自身的问题。

结语

        在造车上,我们不能完全以成败定英雄。Model S面世前,马斯克差点把 特斯拉 卖给谷歌。资金困局几乎压垮了当时的特斯拉,如果当时出手,特斯拉可能也不过是诸多失败品牌中的一个。

        但成功不是偶然的,在特斯拉难以为继之时,他们工程师?随手?改造的一台电动smart打动了奔驰,不仅送来了投资,还把smart的电动化项目交给了特斯拉。在?画大饼?这方面,没有谁能比马斯克一直以建立火星殖民地为目标的?大饼?更大了吧,但SpaceX火箭项目和特斯拉的成功让人们都把马斯克看成是一个?疯子?。要知道,这两个企业都曾命悬一线,?疯子?和?骗子?也只在一线之间。只是,?疯子?有可能失败,但?骗子?终究不会成功。

        2020这场意料之外的?疫情?加速的造车新势力大筛选,不失为一件好事,有实力才能跑赢这场?生死时速?。(图/文: 郭睿)

@2019

疫情过后,江西人的王牌汽车企业倒下了!

       近日,来自造车新势力的动作不断,持续更新人们对其的看法——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频繁走出国门的举动惊艳欧洲。

       9月24日,100台小鹏G3i?SUV在广州新沙港集结,列队驶上滚装船,宣告了小鹏汽车在欧洲市场获得的首批订单正式发运。据悉,这批G3i将在11月达到挪威,售价为35.8?万挪威克朗起(约25.6万人民币)。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9月23日),爱驰汽车第二批出口欧盟200台暨首批2021款欧版U5从江西上饶的爱驰超级智慧工厂下线,准备发运欧盟。而早在4个月前,首批爱驰汽车出口欧盟500辆欧版U5的正式启运。这意味着爱驰汽车对欧盟的出口已经达到700台,成为第一家大规模出口欧盟国家智能电动汽车的中国新创车企。

       甚至没有明确表态有出口计划的蔚来,在今年4月也传出了消息:也有“好事者”进出口商组织了8台二手蔚来ES8出口到了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

       众所周知,在汽车工业已然很发达的欧美市场,主流自主车企已经耕耘多年,至今鲜有建树、难以立足。那么,造车新势力为何首次出口就进军欧洲市场呢?中国的新能源车怎么就成了欧洲市场的香饽饽?

       新势力出口成别样风景

       爱驰汽车是首家出口到欧洲的造车新势力。对于爱驰汽车创始人付强来说,将爱驰出口到全球市场是早已决定的路线。

       在今年3月,国内车市正遭遇疫情冲击,付强决定亲自前往日内瓦参加车展发布会。但当他几经辗转达到日内瓦时,欧洲疫情也开始爆发,主办方临时宣布车展取消。他并没有放弃此次的欧洲之旅,转而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了一场欧洲发布会,宣布?爱驰U5正式在海外发售以及U6?ion首秀。

       付强曾历任一汽-大众奥迪、上汽斯柯达、北京奔驰营销总裁,以及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是传统汽车人转型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心中,爱驰汽车拥有来自欧洲的设计和开发团队,也拥有中国的优秀互联网人才。爱驰汽车秉承德系基因、中国工业4.0的智能制造加持,完全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参与角逐。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首批500辆爱驰U5成功拿到法国订单,用于法国科西嘉岛内租赁业务。

       而小鹏汽车在成功在北美上市之后,似乎也加快了在全球市场攻城夺寨的步伐。挪威是全球第三大电动车市场,时至今日,挪威凭借其突出的国民经济水平、优惠的电动汽车消费政策、便利的基础设施和用车体验,成为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吸引了小鹏将对欧洲的关注聚焦到了挪威。

       本次出口的100台小鹏G3i定位跨界SUV,NEDC续航里程达到520公里,属于长续航版车型。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版小鹏G3i新车针对欧洲以及挪威当地市场特点进行了适配和优化,以便符合相关法规认证标准。新车保留了小鹏拿手的自动泊车辅助功能,而车载智能系统也支持英语语音识别对话。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表示:“这标志着小鹏汽车从产品研发、智能制造到市场拓展等各个方面都迈进了新的一步。”而小鹏的挪威的合作商、ZEM?总经理Espen?Strmme则给出了更洋溢的评价:“小鹏?G3i?不仅是一辆智能汽车,更是一个代表未来的出行平台。我们认为挪威市场上目前没有其他车型具备如此强大的竞争力,为用户提供如此丰富的智能配置和高度舒适感。”

       事实上,尽管造车新势力普遍处于产品刚刚上市交付阶段,但他们大多没有只安于国内市场,而是同步发展海外市场。不同的是,爱驰、小鹏率先在海外市场迈出了有实际意义的一步。

       智能制造、政策红利是新势力出口两大利器

       造车新势力之所以能够顺利出口至欧洲等海外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两点:一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尤其是在智能控制方面),二是欧盟加大了对纯电动汽车的试点推广力度。

       欧洲汽车市场非常成熟,但就电动车型普遍具有很强的智能化属性来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这方面基本是和美国一同领跑全球的。因此,造车新势力的智能汽车颇有竞争力。正如爱驰汽车创始人付强所说:“智能化、电动化的技术浪潮,给了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一次与全球汽车品牌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的机会。”

       同时,造车新势力普遍采取全球化研发策略,无论是小鹏还是爱驰都构建了全球化研发中心,在海外设有研发分部,这为他们完成欧盟等国家的认证和本地化(如提供欧洲版)提供了必要条件。

       此外,欧盟的日益严苛的排放法案和对新能源车型的扶持也为造车新势力们提供了良好的切入机会。

       例如,500辆爱驰U5的出口目的地科西嘉岛,就是欧盟零排放的试点岛屿。据悉,该岛屿计划在十年内实现机动车辆的全部电动化。同时,计划在2022年前实现全岛70%租赁出行零排放。这无疑为爱驰进入该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在补贴力度方面,目前欧洲各国都在加大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力度,以推进新能源汽车在普及。法国计划从今年开始将购车费用4万欧元以下纯电动车的补贴,从4000欧元提升至6000欧元,将4万欧元以上纯电动汽车的补贴金额提升25%。

       写在最后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在国内尚未形成销量规模的今天,就进入欧洲市场,这意味着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进军海外市场的路程中,随着爱驰、小鹏实车订单的发出,造车新势力的确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虽然目前仅仅只有几百台,但谁又能否认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沃尔沃XC90在国内销量一般

       3月15日,有消息称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即日起全面停工停产,并且对停工停产期间所有员工的薪资进行下调。其中执行副总裁及以上下调40%,其余员工均下调30%。随后从一份文件上注意到,对于另行发放的相应补贴也进行了调整:对于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员工以及副总裁以上高层,取消补贴;提供正常劳动的中高层领导以及普通员工根据职位不同进行10%-20%比例的补贴发放。据上述文件显示,以上措施从3月15日起开始执行,至公司正常恢复生产经营止。

       日前,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内部下发一份“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员工收入调整的通知”,该公司经总裁办公会审议通过,决定对停工停产期间所有员工收入进行调整,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该措施自3月13日起开始执行,至公司正常恢复生产经营为止。从获得的内部文件来看,除了下调员工薪资(基本工资+业绩奖),对于另行发放的相应补贴也进行了调整:对于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员工以及副总裁以上高层,取消补贴;提供正常劳动的中高层领导以及普通员工根据职位不同进行10%-20%比例的补贴发放。此外,江铃控股对于停工停产期间提供正常劳动的员工额外发放一定比例的收入补贴,同时取消未至公司上班的员工津贴。在通知批示一栏,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陆泽勇。

       受当前疫情影响,调资降薪可能屡见不鲜。随着疫情慢慢过去,消费市场正逐步回归正轨,对于生产端的需求也正慢慢加大。在大部分车企逐步恢复生产的情况下,江铃控股却宣布停工停产,着实有些耐人寻味。也许有人会说是市场大环境所导致,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经营不善问题。

       从2018年开始,国内车市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各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剧烈。对于一些体量较小的车企来说,无疑就是“灭顶之灾”。江铃控股旗下的陆风品牌曾经也红极一时,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产品力、营销力、体系力变得有些匮乏。而且由于造型酷似路虎车型的原因,陷入“抄袭案”中,最终被判决停止包括生产、展示、预售和销售陆风X7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当然江铃控股也在一直寻求补救措施。去年8月16日,新江铃控股正式起航,股东方包括江铃汽车、长安汽车、爱驰汽车。其中第一大股东爱驰汽车为收购江铃控股50%股权付出了约17.47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其中10亿元计入注册资本,7.47亿元计入资本公积。

       爱驰汽车是前沃尔沃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CEO付强在2016年创立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入股江铃控股则直接拿下造车资质及工厂短期内,江铃控股也希望利用爱驰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升现有产品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收效甚微。

       从混改完成至今,新江铃控股已经进行多次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也都进行了新的调整,引入了爱驰汽车的高层管理团队。但对于庞大的汽车产业链来说,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效果。

       2016年捷豹路虎有限公司以不正当竞争和侵害著作权为由诉至法院,指控陆风X7车型涉嫌抄袭路虎揽胜极光的车型设计。历经三年,2019年3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裁定陆风X7抄袭路虎揽胜极光设计,并向路虎支付赔偿金150万元。此后,江铃控股向最高法申请再审,称不服北京市高院作出的行政判决。2019年12月,最高法终审裁定驳回江铃控股提出的再审申请。自此,陆风X7抄袭路虎案完结,江铃控股赔偿150万元。

       “汽车企业困难时期来了,能活着不容易”,业内人士说,疫情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行业淘汰升级。江铃控股及陆风汽车停产至何是未知,但市场的变化已经让他们难以生存。数据显示,江铃控股2019年1-7月累计销量为157,473辆,同比下滑21%。此后由于江铃控股股权变更完成,长安汽车并未再披露江铃控股的产销数据。

       从产品来看,陆风荣耀、陆风逍遥成为该品牌的主销车型,X系列车型几乎淡出市场视野。由于品牌竞争力下降,陆风也面临着更多的市场难题。中国汽车行业进入第三年的寒冬期,让很多车企难以生存,如今随着疫情的发生,进一步加重了车企的困局。有消息指,随着部分车企宣布停工停产并且下调工资,如此持续下滑也会迫使员工主动离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称,销量前十位的车企市场占比首次超过90%,“边缘企业如果撑不过去,那只有被淘汰”。仅2019年,包括众泰、君马、力帆、海马、猎豹汽车、北汽银翔、比速汽车、华泰汽车、东风裕隆等均出现销量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大部分中国自主品牌将消亡或被兼并,本土车企最终恐只能剩下10家左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郭台铭造车记

       原因是:

       一方面沃尔沃被吉利收购后人们对它的档次感有影响,感觉吉利和沃尔沃划等号了。国内消费者买车在品牌和面子上还是比较看重的,买沃尔沃XC90的钱再加一些就能买到奥迪Q7。在一点就是沃尔沃在媒体宣传上没有其他豪华品牌做得那么猛。导致品牌认知度比较一般。

       沃尔沃的产品力其实还是比较可靠的,三点式安全带和儿童安全座椅的创造者品牌,对于安全方面做出了汽车界的巨大贡献而且不收取产品专利费。而沃尔沃带给我们的产品力性能还是足够的诚意就是全系的2.0T发动机让追求动力性能的买家望而却步,有点可惜。

       

扩展资料:

       数据显示,沃尔沃中国区销量同比下降4.2%,而上半年的销量也同比下降1.2%,低于行业发展水平。从沃尔沃集团全球数据来看,上半年沃尔沃全球销量达到23万辆,同比微增1.4%,其中瑞典和西欧增幅都超过6%,中国市场则降至3.83万辆,微跌1.2%。

       分析人士指出豪华车市场整体偏弱,一方面源于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也与沃尔沃自身产品乏力有关,“XCClassic和改款S80L销量不畅,再加上上半年没有新车,沃尔沃5款国产车和4款进口车和动辄二十几款车的ABB显然无法对抗”。

       对于销量下滑,付强坦言厂家与经销商都有点准备不足,已经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整,“4月份至2015年6月份跟1月份至3月份比,一个月跟一个月比,我们实际是在逐渐恢复的一个过程”。

       人民网-沃尔沃日益倚重中国市场 XC90能否开启下一五年

这家造车新势力新车刚上市 便将目标对准途观L 不与蔚来为敌

       郭台铭是谁?这个名字也许不像乔布斯、雷军、任正非等名流识别度那么高,但他和这些大佬们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的名字似乎也不如他的公司来的有名气,那他的公司又是何方神圣?三个字,富士康。

       富士康留给公众的传统印象,无非就是苹果、华为、小米手机等数码产品的代工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的员工罢工、跳楼等事件频发,又把“血汗工厂”的帽子扣在了富士康身上,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话题性的企业再一次宣布造车,这次入局也并非孤身,陪它的还有另一位老牌车企——FCA。

       此次合作,目的明确,旨在针对中国市场,双方持股比例也与大多数五五开的合资公司略有不同,根据鸿海(富士康母公司)的一份声明,FCA与鸿海正在谈判成立一家对半持股的合资公司,鸿海将直接和间接持有其50%的股份,而直接持股不得超过40%;至于双方分工,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鸿海将会负责产品设计、零部件研发和供应链管理,但不参与汽车组装的过程,未来汽车业务将会占其整体销售额的10%。

       富士康的“再婚”

       乍看富士康牵手FCA入局电动造车这事是一种什么感觉?第一感觉,又有人准备造车了,并不意外;仔细一看,是富士康和FCA这对跨界组合,多少有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对于FCA来说,中国市场就像是“白月光”似的存在,屡屡发力失败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是认识到凭一己之力难以攻破市场,于是便开始了合作之路,先是牵手PSA共同寻找在华突破点,没过多久又搭上了富士康这条线,虽然FCA想尽快扭转局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间隔如此短,难道不怕“乱上添乱”?而富士康又凭什么吸引FCA?

       合作的基础是价值,一方面,从鸿海自身的业务出发,其子公司富士康多年来一直深耕中国市场,又了解国内供应链,并且一直有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业务,这对FCA的本土化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富士康作为国内最大的制造业代工厂,财力不容小觑,根据6日富士康公布的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富士康获得营收1.73万亿新台币(约合577.96亿美元),环比增长25.23%,2019年全年公司营收达到5.33万亿新台币(约合1780.65亿美元),同比增长0.82%,一系列数字的背后,说明了一个事,富士康不差钱。

       FCA和富士康之间的关系,用“试婚”来形容似乎挺合适。事实上,以目前FCA在华的尴尬境况,富士康的确算得上“有钱有料”的良选,而对于富士康来说,经历了几段与造车新势力无疾而终的“露水之缘”,“择偶观”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尽管FCA在国内发展不如意,但放眼整个汽车圈,能跟自己搭上伙还得是大型汽车集团的,选择面似乎也并不大,而FCA恰好满足条件。

       目前,FCA官方也给出了回应:正在进行商讨;虽然承认确有其事,但言语中也透露着一丝不确定性,门当户对的两家企业已经凑在一块,至于是否能“情投意合”?“试婚”之后的两家能否长久?未来还存在太多变数。

       与比亚迪的恩怨情仇?

       几年前,随着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汽车梦”开始出现,其中以互联网领域为主要发散地,恰逢疯狂的那几年,哪个大佬要是没有点“汽车梦”,似乎都有点跟不上潮流。

       时至风口,台湾首富郭台铭也嗅到了新的商机,开始在汽车产业试水。很多人认为,郭台铭的“汽车梦”始于14年,但事实上,郭台铭与汽车行业的“瓜葛”可以追溯到2008年。

       2008年,由于技术故障,富士康的一封内部信泄露,其中内容直指对手公司比亚迪,郭台铭在信中曾表示将对比亚迪进行“惩处”,彼时的比亚迪只是郭台铭口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为什么说是郭台铭口中的小工厂?因为根据2008年比亚迪的营收财报,公司2008财年营业额为85.55亿元人民币,毛利达17.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7.66亿元人民币,而08年的富士康全年利润为1.21亿美元,相比之下是否是小工厂,答案一目了然。

       实际上,无论“惩处”执行与否,这本都属于正常的商业竞争,比亚迪也对此并未做出任何表示,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点燃郭台铭的怒火,并引发了著名的“富比案”,让富士康和比亚迪从此心生芥蒂,结下梁子,而能让郭台铭不顾形象扑向比亚迪的事又是什么?答案自然是股神巴菲特对比亚迪的下注。

       其实,站在郭台铭的角度想,这事确实值得一气,本身巴菲特就是跨界插手,还主动站队比自己体量小的比亚迪,直接给对手带来成倍增长的收益。

       眼看着自己的地位被无视,气急败坏的郭台铭以“窃取商业信息”为由,一纸诉状将比亚迪告上法庭,并以购买股票为威胁,试图质问巴菲特为何投资偷窃富士康商业机密的比亚迪。

       判决的结果众所周知,郭台铭的诉讼被驳回,虽然驳回的结果并不能完全证明郭台铭所言纯属子虚乌有,但肯定说明了他所说的“事实”并没有依据,被判决结果“堵了口”的郭台铭也就此收声,不在对此事发表看法。

       不过,回顾整个“富比案”,股神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就当真只是盲投吗?恐怕不太可能,虽然比亚迪和巴菲特的结合经过不少浪漫主义加工,但大概率还是得益于王传福本人的能力以及比亚迪深厚的电池制造技术,这也使得之后的比亚迪即使表现不佳,巴菲特仍坚持“我们从未考虑过要出售比亚迪的股份”力挺比亚迪。

       巴菲特是高瞻远瞩的“老油条”,可郭台铭也并不是爱吃青菜的“小白兔”,从与比亚迪结怨到目睹比亚迪的迅速成长,郭台铭不仅深深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汽车制造业的大好前景,搭上政策红利的顺风车,开始投资汽车行业。

       撩完就跑?无疾而终的汽车梦

       故事又回到了郭台铭“汽车梦”的起点。

       2014年年底,富士康向和谐汽车注入6亿港元入股和谐汽车,由此拉开富士康“汽车梦”的前序;2015年3月23日,和谐汽车与富士康、腾讯在郑州签署了《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富士康、腾讯以及和谐汽车三方以3:3:4的比例出资10亿美元,“和谐富腾”由此诞生。

       有了投资商,和谐汽车便开始了招兵买马,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原宝马i8项目负责人毕福康、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CEO付强等高管先后加入和谐汽车,为和谐汽车带来一派和谐的气氛;可好景不长,由于内部管理分歧,和谐富腾决定将旗下汽车分为两条品线,各自经营。

       可正是这个决定,触碰到了郭台铭敏感的神经,他忽然意识到造车这件事并不简单,并公开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加上物联网就变成了互联网,但反过来互联网行业做制造却不容易。以汽车为例,互联网行业公司造汽车成功率非常小,因为汽车涉及人命,也有大量的硬件问题需要解决”,这一番话彻底打翻了“和谐富腾”,也意味着郭台铭汽车行业的首战败北。

       此后的一年间,郭台铭虽说对造车灰了心,却没有放弃汽车行业,6月与昆山市政府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50亿元发力充电装置、锂电池的研发生产;10月,富士康与风险投资公司IDG资本拟投资15亿美元设立汽车科技基金。

       或许是两次间接与汽车行业的接触,让郭台铭再次找回了自信,17年12月16日蔚来首款量产车ES8上市之际,郭台铭与李斌进行了一次长达两小时的密谈,虽然密谈的内容无法知晓,但结果是郭台铭重拾信心,不过没给蔚来投资,而是在一个月后将钱投给了小鹏汽车。

       从投资小鹏汽车到牵手FCA这段时间,郭台铭似乎很安静,鲜有关于造车的新闻传出,有可能是想作为幕后投资者坐等盈利,也有可能是开始着手后来与车企合作造车,无论如何,郭台铭都在2020年的开年之际,转而直接参与“造车”。

       纵观郭台铭的“汽车梦”,与其说是郭台铭拥有汽车梦,倒不如说是郭台铭领导富士康上演的一场“变形记”,汽车梦,这三个字怎么看都应该是一群热爱汽车的人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可郭台铭却没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感觉,而他与汽车之间的联系,除了投资、造车之外,恐怕也就只有他的两辆座驾,奔驰S500和雷克萨斯LS430。

       与郭台铭相似,房地产大佬许家印同样拥有让人没法将他和汽车梦联系在一起的气质,不仅如此,俩人还有不少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首富、比如半路出家造车…可相比许家印,郭台铭的造车之路来的更加含蓄,从间接投资到直接参与,他用了近5年的时间。

       更重要的一点,本是制造业出身的郭台铭很清楚自己更擅长什么,与FCA的合作,负责的领域也是产品设计、零部件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并不参与汽车组装的过程,这样的合作与许家印的“买买买”相比,多了几分真诚和自我了解。

       无论是郭台铭,还是许家印,他们都深知造车有风险,谨慎的郭台铭应该更为甚之,因此他们自然也不会像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一般赌上全部身家性命去追梦,但如此跨界汽车行业到底是真诚造车还是力求转型?界限或许并不明确,大概率二者兼有,可满腔热血、全情投入的追梦人都尚且未能圆梦,而不那么“投入”的郭台铭又可以圆梦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全员卖车”的爱驰汽车,上市是唯一选择吗?

       在聊爱驰U5这款车之前,先介绍一下爱驰这个汽车品牌。

       和蔚来、威马以及小鹏汽车一样,爱驰汽车也是众多造车新势力的一员。爱驰汽车组建于2016年,2017年2月正式注册成立。创始人兼总裁付强,曾任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销售、市场与客户服务工作。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曾任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全面负责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2017年以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身份加入爱驰汽车。需要说明的是,爱驰汽车的创始高管均来自大众体系。2019年爱驰汽车斥资17.47亿元入股江铃控股,成为江铃控股的股东,由此获得造车资质。

       不过由于江铃控股的陆风汽车2018年全年销量仅仅只有2.57万辆,2019年销量也没有明显的回升,从而导致爱驰汽车的处境并不妙。由于爱驰汽车最新的财报数据还未公布,我们只能看到之前的财报数据。据媒体报道,2018年,爱驰汽车营业收入为3319万元,亏损9.7亿元。此外,截至2019年3月31日,爱驰汽车资产总额为24.68亿元,负债总额为24.07亿元,净资产6316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7.5%。今年一季度,爱驰汽车营业收入为37万元,净利润为-2.54亿元。

       2019年12月19日,爱驰汽车旗下首款纯电动SUV爱驰U5在海南正式上市,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9.79~29.21万元。在很多人业界人士看来,爱驰U5来的多少晚了一些。对此,爱驰汽车并不这样认为。

       近日,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公开表示,尽管爱驰U5上市的比较晚,但他并没有感到焦虑,并放言说2020年爱驰汽车要做新势力车企的交付量第1名。同时,爱驰汽车三年后要做到出口销量大于国内销量。

       对于爱驰U5的定位,谷峰也强调,爱驰U5并不是要抢走蔚来ES6或者威马EX5的份额,而是瞄准了被传统燃油车霸占的5座中级SUV市场。最直接的对手,就是途观L。根据爱驰汽车的设想,计划要从途观L身上夺走3万辆的市场份额。另外,谷峰还透露,爱驰U5目前已经取得了超过3000辆的订单。

       以目前的销量来看,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中,表现最好的蔚来汽车2019全年交付量也很难超过2万台。真不知道,爱驰U5拿什么去竞争途观L?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第二波新造车浪潮来袭,中国本土车企的最后一搏

       “上市是一条不归路,弄不好会把你逼死。”这是2018年爱驰汽车对待上市的态度。时隔两年之后,爱驰汽车筹备IPO上市的消息传开。

       有消息称,爱驰汽车正谋求登陆科创板,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上市。爱驰汽车方面也证实称:“登陆科创板的事情正在积极推进中,保荐人已经初步有了,合同还没签,得看直投情况最后定。”

       零零柒车邦德认为,造车新势力纷纷谋求上市,不仅是融资结构转变,对于品牌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从蔚来汽车于2018年登陆美股算起,造车新势力的上市之路就未曾停止。今年7月,理想汽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一个月之后,小鹏汽车也登陆美国纽交所。

       爱驰汽车似乎并没有刻意在上市方面与其它造车新势力进行攀比,但这并不动摇爱驰汽车冲击科创板的心。

       着眼海外扩?

       零零柒车邦德了解到,爱驰汽车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原名为江西爱驰亿维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经江西省上饶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的汽车公司,注册资本为8亿元,目前拥有MAS和GES两个用于专门打造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平台。

       另外,爱驰汽车创始人付强是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CEO,联合创始人兼CFO谷峰是原上汽集团财务总监兼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也就是说,爱驰汽车本质上是一家传统造车人用新思维造车的汽车企业。

       2019年12月,爱驰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爱驰U5正式上市,共推出4款车型,补贴后售价19.79万元-29.21万元,NEDC工况续航里程超过500km。今年9月,2021款爱驰U5上市,新车在价格上有所下调,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6.69万元-24.99万元。

       当前,爱驰汽车上饶工厂正在进行改线工作,为爱驰U6的投产做准备。据悉,该工厂年产能15万辆,工厂自动化率可达到90%以上。

       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爱驰汽车与以色列Blilious?Group和法属留尼汪大区INCO21分别签署了商务合作协议,确定Blilious?Group集团作为爱驰汽车以色列市场总代理商,进口并销售2021款爱驰U5。与此同时,爱驰U5也将在法属留尼汪大区开启多种销售模式。

       爱驰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率先向欧盟批量出口智能电动车的车企,此次签署合作,意味着自开拓德国、法国、瑞典、荷兰等欧盟市场之后,爱驰汽车开始登陆以色列市场。

       爱驰汽车方面表示,以色列虽然地处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但国内石油主要依赖进口,能源需求问题日益紧迫,根据以色列能源部规划,传统燃油汽车将逐步过渡到电动汽车和天然气汽车,从2030年开始将禁止进口燃油汽车。爱驰U5可以在品质、智能及安全领域与以色列用户的需求有所契合。

       市场表现不尽人意

       当然,考虑到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外部大环境,爱驰汽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爱驰汽车在产品定价方面还稍显稚嫩。一般来说,新款车型在上市时会延续老款车型的定价策略,不会存在太大差异。而爱驰汽车却直接对爱驰U5改款车型进行降价,显然会引发市场波动。

       根据汽车安全认证权威机构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公布的碰撞测试成绩,爱驰U5仅获得了三星。具体得分为:成人安全得分率为73%,儿童安全得分率为70%。最严重的是柱碰,驾驶位假人头部受到重创,侧面评分满分16分,仅得到7.5分。最终碰撞测试0分。

       消息传到国内,也逐渐形成了“爱驰U5不安全”的口碑,让消费者对这款国产车有了些许质疑,而这也成了爱驰U5销量不佳的重要口实。

       另外,相较于小鹏G3、北汽新能源EX5甚至哪吒U,爱驰U5在性能上并不占优势,但其价格却更高。这也导致了爱驰汽车的竞争力不够突出,市场表现始终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反映在销量数据上,今年1-10月,爱驰汽车累计销量仅1000辆出头,即使算上出口欧盟的销量,其总销量也不足2000辆,而同期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销量分别为31430辆、21852辆、17117辆,爱驰汽车与几家头部造车新势力有着明显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销量成绩还是在爱驰汽车全员营销的情况下促成的。根据10月份爱驰汽车内部流出的一份PPT文件,为完成更高的销售目标,爱驰汽车向公司高管和员工设定了“带货”任务,而销售成绩也将直接影响员工工资发放情况。

       具体来说,L2级别及以上级别员工在完成“带货”指标前,每月工资缓发50%。如在年底前完成当年指标的,将补发所有已缓发部分,并恢复正常的月工资发放标准。而L3及L4级别员工的年度营销指标完成情况,将成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此,付强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回应表示:“员工高管代言代货自己企业产品各行各业比比皆是,爱驰汽车是家创业公司,我们的管理层也是合伙人,也是老板。老板带货、推广公司的产品,更是天经地义。”

       仔细想想,自家员工沦为“韭菜”,也显示出爱驰汽车在市场表现方面不尽如人意,以及整体运营岌岌可危的事实。

       争抢“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

       据了解,此前奇点汽车、零跑汽车、博郡汽车等多家造车新势力也曾公布过关于在科创板上市的信息。但迄今为止,尚未有成功登陆者,甚至一些造车新势力早已“湮没”在时代潮流之中。

       7月份,哪吒汽车宣布,其已正式启动C轮融资,并计划于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10月中旬,据上海证监局网站披露,威马汽车已于今年9月底正式开启辅导备案,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

       显然,谁将最终成为“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也日益成为市场关注点。

       对于爱驰汽车而言,其融资情况并不乐观。截至目前,爱驰汽车先后经过天使轮、Pre-A轮、A轮和B1轮等四轮融资,合计超过70亿元。然而,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累计融资金额分别超过400亿元、200亿元及150亿元。前段时间,威马汽车完成的100亿元D轮融资,更是创下国内造车新势力单笔融资之最。

       2019年底,谷峰曾表示,“目前爱驰汽车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预计春节前会完成”,而付强也在今年7月表示,“爱驰汽车最近的一轮融资在本月底,下月初关闭”,但信息显示,爱驰汽车最后一轮融资的时间仍停留在2019年5月底。

       事实上,爱驰汽车在登陆科创板之前,必须要解决好销量萎靡、资金消耗等问题。如果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那么爱驰汽车即便上市,整体前景也并不明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Toretto

       传统车企用百年时间筑造的内燃机壁垒,在智能电动汽车冲击下正逐渐土崩瓦解。

       恐慌在滋长,但传统汽车人不得不去面对这样的现实,慢慢地,他们明白过来,“我们需要革命”。

       当下,中国正成长为全球汽车业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领跑者,本土车企内部在变革,体系外创业也开始同步铺开:要打造全新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三四年前,李斌、何小鹏这些互联网人跨界而来,沈晖、付强等传统汽车人敢于跳出舒适圈,他们一起推动了10年代中国的第一波新能源汽车创业浪潮。21世纪20年代的开端,中国本土的传统车企们正在掀起第二波的新造车热潮。

       汽车行业的未来机遇深藏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浪潮之中。

       谷歌、滴滴、特斯拉等不同赛道、各个行业的对手正在涌入战场,车企停步意味着淘汰,或者沦为领跑者的附庸。车企巨头们显然不会甘心接受这样的结局,自我变革势在必行。

       车企首先想到的就是进行企业内部的“改良”。

       从2018年开始,通用、福特、大众等诸多国际车企的财报或者掌舵人的发言中,开始越来越多提及“企业转型”与“组织架构变革”等词汇,加大投入电气化和智能化领域,动辄百亿美元。

       而在国内,作为中国布局“新四化”最早的车企之一,上汽在2017年提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新四化”的转型方向,2018年,上汽将“智能网联化”合为一个方向,并加入“国际化”。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表态称,“我们要革自己的命,从整车厂变成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出行服务和汽车产品的综合供应商,我们要靠创新,赢得未来。”

       在电动化领域,上汽的新能源团队曾喊出了“PKT”的口号,“PK”即比拼,“T”既是混动领域的代表丰田汽车,也是美国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与阿里巴巴合资成立斑马网络,发力智能网联,成立享道出行进军网约车领域。

       无论是大众汽车还是上汽集团,管理层的变革决心毋庸置疑,传统车企可以提供更多资源,但也背负着更沉重的历史包袱。

       庞大的组织架构和机制体制牵涉太多的利益,变革就是要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甚至引入新人来分蛋糕,变革的阻碍巨大,转型进程和效果也并不理想。

       由于ID.3的软件问题,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的权力逐渐被削弱,大众品牌CEO的头衔被剥夺;因为工会对其不满,迪斯延长任期的续约请求一度被驳回,现在仍在博弈。

       至于国内上汽,在转型过程中,依托与阿里合资的斑马网络打造的上汽荣威RX5一炮而红,但在此之后,上汽自主品牌没有推出更多拳头产品,也并未在更多用户心中烙下上汽的品牌印记。

       相比于大众、通用这样的国际巨头,上汽在内的国内车企品牌力本身相对较弱,基于此推出电动车品牌在一开始难以打动消费者。

       另一方面,除了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少数车企,国内的自主车企大多是央企国企,组织机构和人员调整需要更复杂和漫长的决策,掣肘重重。

       “特斯拉从零开始,但出手即锋芒,由此看来,是不是原来我们的护城河太浅了?”工信部汽车智能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汽车智能服务联会秘书长张砼指出,传统车企光在外面研究、探索是不够的,要亲自进场,这样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管理者意识到,在传统产业的地基上建造一个新房并非最好的选择。

       在传统产业上进行改变不一定就能适应这个时代,需要彻底变革。

       “尽管传统汽车人感觉很恐慌,但是这种恐慌也不得不去面对”,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李峰直言,“我们需要革命”。

       因此在经历一波内部的新四化转型之后,中国的不少本土车企开始选择打造全新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而且是成立独立的公司进行运营。

       在今年春节前,有知情人士对HD汽车商业周刊透露,上汽有意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此后,这个被称为“L项目”的工程不断披露更多信息。

       其他车企没有落后,并且有公司先发制人。7月29日,东风公司旗下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正式亮相,岚图汽车CEO、CTO卢放表示,岚图将探索一种“成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融合发展模式。

       11月14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公司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新的高端汽车品牌。

       11月26日,“L项目”揭开神秘面纱,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三方联合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宣布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

       在此之前,吉利已于2017年联合沃尔沃打造的高端品牌领克汽车,去年4月,北汽新能源推出ARCFOX品牌。

       但直到今年下半年,多家本土国有车企密集选择进行外部创业,推出全新的新能源品牌,正在掀起中国第二波新造车浪潮。

       行业变革浪潮之下,中国车企进行体系外的创业就是最好的自救方式。

       市场也提供了机遇和时间窗口,随着乘用车市场进入新常态阶段,入门级产品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与此同时,外资股比放开、合资品牌下探等动作进一步冲击本土品牌的竞争领域。

       这波传统车企投入“新造车”的关键词之一是“高端”,毕竟新能源和智能化东风孕育了新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变革的新机会,他们要抓住中国汽车行业变革趋势下的发展新契机和

       罗兰贝格执行总监吴钊告诉HD汽车商业周刊,“为了改善短期经营表现和构建长效竞争力,本土车企务必在品牌力和产品力上进一步突破,通过推出纯电高端子品牌进行向上探索。”

       品牌向上是自主车企发展至当下阶段导致的必然选择。更何况,智能电动汽车正在进一步被资本市场认可,传统车企也希望分一杯羹。

       在人们习惯于特斯拉在资本市场一骑绝尘之时,第一波新造车浪潮里突围而出的在美股上市的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也备受华尔街追捧。

       三家中国新造车势力在今年下半年股价屡创新高,最高股价触及57.2美元,市值一度超越奔驰和比亚迪排名全球第四。

       曾有一位汽车背景的硅谷投资人对HD汽车商业周刊表示,通用在2020年初也有意拆分电气化业务独立运作,后因种种原因,目前暂无下文。

       因此,佐誉资本创始合伙人柳东雳建议,没有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要抓紧上市,已经上市的汽车公司,应该勇于将新能源板块分拆出来上市。

       确实,新的独立公司有助于吸引外部融资。因为电动业务和燃油车业务切割后,两个公司两张表。市场对传统车企会用PE来算估值,而对于全新的电动车公司会用PS来计算,可能会带来更好的估值。

       近期,HD汽车商业周刊获悉,一家瞄准30万元及以上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造车公司将在近期成立,背后也有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身影。

       对于这第二波浪潮,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HD汽车商业周刊表示,他很兴奋,“最终会推动智能汽车时代加速到来。”

       “这一波新造车的浪潮,或许是留给车企的最后的时间窗口。”一位就职这一波新造车公司的人士如是认为。

       “企业需要能够寻觅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推进这些工作,因为当下没有任何厂商能单打独斗地完成这些目标。”原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Jochem?Heizmann)曾如此表态。

       之前,许多车企高管与海兹曼的想法类似,寻找外援是最快提升竞争力的办法。

       在车联网领域,奥迪、通用、本田等多家汽车公司联合谷歌在2014年成立开放式汽车联盟(OAA),希望将安卓生态系统延伸至汽车平台。

       2014年7月23日,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互联网汽车”项目合作,2018年,腾讯和长安汽车合资成立梧桐车联。

       但是,在新造车的体系下,仅仅是相对松散的合作并不足够,传统车企希望更紧密的合作,因此在11月官宣的两家“新势力”中,长安找来了华为和宁德时代,上汽选择了老搭档阿里巴巴。

       科技巨头们的心思也在变化。

       在第一波浪潮中的入局主要是资本层面的财务或战略投资,也有一定的产业协同效应。但这波中国本土车企主导的“二次浪潮”中,华为的角色是“联合打造”,在智己,阿里将会从?AI、互联网生态、用户运营和新零售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更深一步地参与到整车制造中去,不生产车辆,但是深层次地介入到整个创业过程和新体系构建,在底层架构和技术上深度绑定,对于今后拓展汽车领域业务,甚至是自己造车,都打下更坚实地基础。

       借助科技公司,传统车企可以一定程度摆脱既有传统制造思维的束缚,但是要真正让传统公司来打造“新造车势力”难度仍旧不小。

       关键在于这些传统车企孵化的新造车势力能够独立于母公司发展,可以借助资源,但拥有足够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

       只是背后的国有企业和资本能做到真正放权吗?另一方面,新公司的高管或者一把手多是来自母公司,要搭建一个全新的组织架构,让数据自由流动,实现敏捷的工作方式,必将充满挑战。

       很多投资人有一个共识,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团队,在于人。

       传统车企存在很多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才,只是上一波新造车浪潮中,已经出走一波既有创业精神和互联网思维又有管理才能的高管,如丁磊、沈晖、付强、张海亮等已是新造车企业创始人。

       “公司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人走,有人来,影响不大。”此前一位国有汽车公司的高管如此对HD汽车商业周刊表示。

       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也表示,不能低估中国高端人才的厚度。

       李峰认为,“要启用全新的互联网企业模式,请不请高管无所谓,重要的是要请产品经理,充分挖掘用户体验。”

       但这一波新造车企业需要的中层人才同样难招。

       据了解,智己汽车很多岗位都在以三倍工资挖人,薪酬体系对标阿里巴巴。有猎头告诉HD汽车商业周刊,“最近很忙,但懂汽车和互联网的人太难找”。

       前述硅谷投资人表示,“光挖人没用,独立出来也没用,百年老店是一个体系,进入其中容易被同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好事。整个汽车工业的电动化是我们乐于看到的趋势,这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不过,秦力洪也对HD汽车商业周刊坦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关键还是看企业掌舵人的眼界和格局。”

       上一波新造车浪潮是创业者自己的公司,对于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极其强大的,但这一波创业的高管更像是职业经理人,自主决策的话语权有多大,彻底变革的决心会有多大,决定着车企的体系外创业能否成功,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沃尔沃付强”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沃尔沃付强”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